English

“铁龙”是怎样闯开市场的

1998-11-23 来源:光明日报 吴晓东 我有话说

铁路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,机制不活,效益不高。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呼唤,面对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竞争激烈,铁路客货运量下滑的市场挑战,铁路企业怎样闯开市场,实现新的发展?

为了取得实践经验,指导全国铁路企业的改革,铁道部决定对沈阳铁路局大连铁路分局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,将分局改组为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。

肩负着铁路改革的重任,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后认为:铁路企业只有跳出两根钢轨,发展多元经济,转换经营机制,才能增强竞争能力,使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。于是,1993年4月,他们率先在全国铁路系统实行股份制改革,组建了大连铁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,实施“跳出铁路发展铁路”的新战略。

公司董事长吴敬湘认为,实行股份制不是单纯筹资解困的权宜之计,而是使铁路快步进入资本市场,增强企业活力,实现滚动发展的迫切要求。他们开始在一个自己十分陌生的领域里拼搏,大胆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方式,发展多元经济,实现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质的飞跃。

思路好找,人才难得。为克服经营人才缺乏的问题,公司从路外引进6名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,从事外贸、报关及酒店等管理工作,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,使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
进入资本市场之后,他们把着眼点放在资产增值、企业发展上,兴建了一批颇有实力的实业型企业。先后建起了拥有1300多个垛位的仓储货场;3座各可容纳1.5万吨煤炭的储存基地;年生产能力达10万立方米的建筑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设施。他们还投资将大连至北京等四次旅客列车改为全列高档空调列车,建设集装箱货场、保税仓储库等。经过5年的努力,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集装箱服务、仓储、工业生产、商饮服务、旅游、物资经销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实力型企业。

在走向市场,发展多元经济的同时,大连铁龙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眼睛向内,完善经营机制。他们用筹得的资金盘活那些长期亏损的企业,使闲置的线路、货场、设备得到改造,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。与此同时,他们建立了内部模拟市场,实行工效挂钩,强化成本控制,改革用工制度,实行跨行业、跨部门的兼并,大大减少了非生产人员,对所有干部实行总经理聘任制,取消中间环节,实行垂直管理。

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成本支出,他们还采取灵活方式,增加了临时工、合同工、季节工、编外效益制工种和实行了息工制。在对所属各单位实行全员风险抵押的同时,又推行“死包”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,对承包人给予人事建议权、财务支配权、奖金工资分配权和日常经营活动的自主权。

这套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,仅有30名员工的铁建公司负担混凝土的生产销售。这里的工人没有节假日,经常连续作战,克服条件艰苦、工作量大的困难,创造出年利润超千万元的纪录,人均年创利30余万元。

今年5月,为了较快调整产业结构,实现资本扩张,铁龙公司实行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共举的方针。他们投资高科技产业,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建国家级膜技术产业基地,双方共同投资6400万元,建成国内唯一能够生产膜技术成套设备的企业。利用大连化物所在这方面的现有设备、技术,迅速扩大规模、占领市场,实现规模经营。

公司还将把资本市场的优势与本企业的行业特有优势结合起来,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本经营来盘活存量资产,提高资产质量,并不断引入优良资产及优质产品,通过资本经营来加速企业扩张,以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目标。

改革为大连铁道公司注入了活力,使这个昔日的单一运输企业走出了一条摆脱困境的成功之路。公司成立五年来,净资产由6000万元增加到近3.8亿元,累计创利润2.1亿元。铁道部正在总结他们的经验,以便加快全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,让全国“铁龙”都能昂首迈向新的天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